在生活中,你是否经常听到“我都是为你好”这句话?
是否有人打着“为你好”的旗号对你的生活过度干涉?
所谓的“为你好”,真的能让人变好吗?
今天,我们来谈一谈“为你好”这个话题。
1
有时候,“为你好”并不是真的为了对方好,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。
这本质上是一种控制。在“为你好”的后面还带着一个潜台词:“我都是为你好,所以你得听我的。”
有个女孩高考时填报志愿,想到自己向往的大城市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。
等录取通知书下来,她却傻了眼,通知书上是本地的一所大学,专业也被换掉了。
原来,妈妈担心女儿一个人到其他城市照顾不好自己,偷偷地替她改了志愿。
她劝女儿,“本地的大学多好,离家近,有什么事我们还可以照顾你。
等你大学毕业了,再考个老师或公务员,早点结婚生子,安安稳稳地生活。
我这都是为你好,听我的准没错。”
女孩听到后和妈妈大吵一架,“这只是你想要的人生,不是我想要的人生。”
图片来源:https://unsplash.com/
2
有时候,“为你好”是想要对方满足自己的期待。
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是,“我没有实现的愿望,你要替我实现。”
比如,很多父母体验过生活的苦,过得不幸福。他们希望子女不要再像自己一样,便会牺牲自己的需求,对子女过度付出,期待他们能过得好。
papi酱曾在一个节目中谈论,妈妈喜欢对她表达,我一切都是为了你而活。
她知道妈妈为自己付出很多,也都是为自己好。
但这些好让她心里觉得很有负罪感,让她觉得父母人生中糟糕的部分是由自己造成的。
她更希望父母能有自己的生活,活得幸福。
父母常对她说,只有当你们好了,我们才会放心。
现在,她想把这句话还给父母,只有父母过得好了,子女才会放心。
图片来源:https://unsplash.com/
3
有时候,“为你好”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优越感,来批判、否定、指责对方。
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是:“我是对的,你是错的,你需要按照我的标准来行事,才是完美的。”
有位网友说,从小到大,父母一直在不停地给予他各种“关心”——
你看你怎么才吃那么点东西,多吃点才会长个子;
今天天气这么冷,你还穿得那么单薄,穿厚点才不会感冒;
你看你收拾得这么慢,我就知道你做不好,还是我来吧。
说完这些话,还不忘添上一句,“你也别嫌我唠叨,我都是为你好。”
虽然他知道父母是在关心自己,也知道父母是为自己好。
但每次父母说这些话时,他心里还是会感觉到不舒服,因为他觉得自己被贬低和否定了。
比起按照父母的标准要求行事,他更期待能以自己的方式生活,哪怕自己做得不够完美。
图片来源:https://unsplash.com/
4
真正的为一个人好,是尊重对方的感受,了解对方的真正需求,让对方过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尤其在亲子关系中,更是如此。
纪伯伦写过这样一首诗:
“你的孩子,其实不是你的孩子,
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。
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,
却非因你而来,
他们在你身边,却并不属于你。
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,
却不是你的想法,
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。
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,
却不是他们的灵魂,
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,
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。
你可以拼尽全力,变得像他们一样,
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,
因为生命不会后退,也不在过去停留。
你是弓,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。
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,
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,
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。
怀着快乐的心情,
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,
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,
也爱无比稳定的弓。”
只有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,尊重他的感受、想法、需求,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。
图片来源:https://unsplash.com/
联系电话:400-004-0116
联系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远洋国际中心C座18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