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又到了。
提起“妈妈”这个词,你会想到什么呢?
是小时候温暖的怀抱?是厨房里那个忙碌的背影?还是长大离家时背后热切的目光?
图片来源:https://unsplash.com/
妈妈是一个伟大的代名词,好像妈妈总是要无所不能。
在电视剧《请回答1988》中,有这样一句话“听说神不能无处不在,所以创造了妈妈。”
1
当一个女人,选择成为一个妈妈,也意味着从此对一个鲜活的小生命负责。
一个妈妈,会对孩子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影响,尤其是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。
图片来源:https://unsplash.com/
在0~3岁,妈妈需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。
这个时期的依恋关系,会成为孩子长大后人际关系的缩影。
如果建立起安全型依恋,孩子长大后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求,发展出积极的关系。
如果建立起焦虑型依恋,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感到焦虑、担忧,面对关系会患得患失。
如果建立起回避关系,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恐惧、冷漠,抗拒和别人建立关系。
在这个阶段,妈妈需要对孩子做出积极的回应,成为孩子的安全基地。
在9岁左右,妈妈需要陪伴孩子度过焦虑期。
在这个阶段,孩子处于一个过渡期,既不能像婴幼儿一样无忧无虑地玩耍,也不像青春期的孩子一样叛逆。
他们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需要承担责任,但又对很多事情无能为力,因此常常容易焦虑。
在这个阶段,妈妈需要为孩子树立榜样,陪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,让孩子渐渐参与家庭决策,培养孩子的能力。
在13岁左右,妈妈需要面对孩子的青春期。
青春期的孩子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,走向独立,但又不得不受制于父母。本来听话的孩子,突然变得叛逆,让人头疼。
这个时期的不听话,并不是一件坏事儿,说明孩子开始发展自己的个性,有了自己的主见。
在这个阶段,妈妈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,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,同时在孩子需要帮助时予以支持。
2
妈妈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,将使孩子受益一生。
反之,如果妈妈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,孩子则容易在长大成人之后,经历强迫性重复,反复回到相似的情境,来修复创伤。
很多人终其一生,都在寻求妈妈的认可。
图片来源:https://unsplash.com/
心理治疗师欧文·亚隆在《妈妈及生命的意义》中描写了和妈妈之间的故事。
尽管妈妈已经去世多年,但欧文·亚隆总是反复梦到自己在向妈妈大喊:“妈妈,我表现得怎么样?”
这位声名远赫的心理治疗师,治愈了很多来访者,创作了多本有关心理治疗的小说、书籍,在存在主义治疗和团体心理治疗方面取得很多成就,是大家眼中的大师。
在他的眼中,妈妈虚荣、一意孤行、爱管闲事、疑心、满怀敌意、无知,甚至有些刻薄,经常批评自己,让自己觉得很差劲。
但即使如此,他仍在自己的内心不断寻求妈妈的认可。
他不断想起这样一个场景:妈妈坐在椅子上,膝盖上放着他写的书。妈妈并不识字,对书里的内容毫无所知,只是掂量着这些书、闻着这些书、抚摸着这些书。
在梦中,他反复地询问妈妈:“我表现得怎么样?”终于得到了回应。“你表现得很好。”
他理解并感谢妈妈对自己的付出,想要妈妈活出她自己的生活。
妈妈却表示,自己的梦想,就是想让他活出自己。
3
很多妈妈都像欧文·亚隆的妈妈一样,有了孩子后,将全部的心思放到孩子身上,围着孩子转。
她们为孩子任劳任怨、鞍前马后,放弃了自我,有时换来的却是孩子的不理解,让人倍感心酸。
图片来源:https://unsplash.com/
一个人,在成为妈妈前,先是自己,有自己的喜怒哀乐,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。
有位妈妈曾分享,自己以前整天围着孩子转,事无巨细管、面面俱到,孩子也不见得领情,还常常捣乱、闹脾气。
后来自己在带娃之余,开始学习、读书、写作,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文章。
孩子见到自己认真工作的样子,也开始认真学习,还经常心疼妈妈。
有一天,孩子甚至还对自己说:“妈妈,我喜欢你认真工作的样子,因为那个时候你很开心,眼睛里都是放光的。我也要像你一样。”
所以,女人首先要成为自己,学会爱自己,过自己想要的生活,然后再成为一个更好的妈妈。
妈妈把自己的生活处理好了,孩子自然也不会差到哪儿去。
4
写在最后
一个人成为妈妈,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情,需要牺牲和付出很多。
但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,孩子的情感反馈,也会带来满满的幸福感。
妈妈们,你们辛苦了,祝你们母亲节快乐!
联系电话:400-004-0116
联系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远洋国际中心C座18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