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总在思考吃什么饭,走哪条路,再大一点的选择就是职业规划,结婚生子。
生而为人,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着选择……
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身边围绕了很多「选择困难症患者」。甚至,我们自己就是。
我们看似用力活着,实则小心翼翼,生怕哪次选错了就遗憾终生。
事实上,只要有选择就会存在痛苦,今天来聊一下「选择困难症」这件小事。
01选择困难症让人痛苦
布里丹效应告诉人们「当你纠结的时候,你正在失去」。
布里丹养了一头毛驴,他每天向附近的农民买一堆草料喂毛驴。某天,农民出于对他的尊敬,送草料时多送了一堆完全相同的草料放在一旁。
可这样一来,毛驴犯难了,它站在完全相同的草料中间,无法分辨哪个更好,迟迟不能做出选择,以至于把自己饿死了。
毛驴饿死就在于它什么都不想放弃,结果什么都得不到。
当选择到来时,人们就像布里丹之驴一样,很容易迷失在什么都想要的幻想中,你不会因为获得收益而快乐,反而会因为失去机会感到痛苦。
什么都想要的人看似追求完美,其实是贪婪在作祟,最终错失良机,这才是最大的不完美。
02为何人们害怕选择
你知道吗?选择太多其实并不好。
人们为什么会害怕选择呢?
1.选择太多造成了「认知负担」
曾有一项研究发现,给一部分消费者提供6种果酱试吃,而给另一批消费者提供24种果酱试吃。结果前一批消费者中有30%选出了一种果酱购买,而后一批消费者几乎无人购买果酱。
美国心理学家特沃斯基认为更多的选项会带来「降低动力」的负面作用。
施瓦茨认为,这是因为过多的选项需要占用很多的认知资源,让我们感受到认知的负担,导致大脑「过载」,从而降低了做出选择的动力,或是逃避选择。
当我们减少选择项时,其实是为大脑减负。
2.「风险厌恶」,对选错的恐惧
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,设置了2个方案:
方案1:你可以得到2万元;
方案2:你80%的可能得到3万元,20%的可能什么也得不到。
如果是你,你会怎么选择?
结果发现,虽然方案2按概率可以得到2.4万,但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方案1。
为什么呢?
当我们处于收益状态时,往往瞻前顾后,害怕失去已有的,面对选择总想选择好的,害怕错误选择产生损失。
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反直觉的事出现:手里有好选择的人,会比没有好选择的人更焦虑。
03选择困难症自救手册
选择困难症患者看过来,4招教你摆脱烦人的选择恐惧:
1.接纳不确定性
「效用最大化」原理表示我们希望自己所做的选择都对自己有利,但实际上,选择是没有穷尽的。
我们能做的是接纳结果的不确定性,结束时间精力成本,降低内耗。
2.别问别人,问你的心
独立思考,排除他人的影响,了解自己的需求,做自己认同的事。
极简主义本质上就是要决定什么对你来说更重要,要在自己重要需求上投注更多精力。
3.降低欲望和选择项
降低欲望,减少选择,与其花时间在纠结上,不如相信直觉,满足自己最重要、最有用的第一需求。
以满意为标准看待选项的优点,而不是尽量完美,才这样能更好地克服焦虑。
4.运用旁观思维
俗话讲「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」,教你一个10-10-10旁观思维:
想象一下如果这么做我10分钟之后会怎样,会不会后悔?
想象10个月后回顾这个决定,是否正确?
想象10年之后选择/没选这条路径的自己,会有哪些遗憾?
让旁观思维逐渐内化为你的思考能力,跨越时间摆脱纠结。
艰难抉择本就不是一种诅咒,而是天赐良机。
高呼「这就是我要的生活,去活出与众不同的自己」。
抛开杂念,简单生活。当你主动做出选择时,才能更好地为生活掌舵。
联系电话:400-004-0116
联系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远洋国际中心C座18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