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个人疗愈>从不「抱怨」才会憋出内伤,这样「抱怨」让你心理更健康

从不「抱怨」才会憋出内伤,这样「抱怨」让你心理更健康

你真的会抱怨吗?

这句话乍一听很是奇怪。

常人总觉得情绪稳定,不抱怨,积极向上才是我们要追求的「目标」。

事实上,不完全是。

多少人逼自己情绪稳定,却控制不住想要抱怨,最终情绪发泄不出来,陷入内耗、憋出内伤……

问问自己,还有没有发泄情绪的自由了?

想要保持心理健康,不是不去抱怨,而是学会正确地抱怨。

01当我们抱怨时,我们想表达什么

抱怨是表达某种情绪,情绪的背后是核心的需求未被满足。

所有情绪都是我们内心的表达,都在给我们提供有用的信息。

当我们抱怨时,为了发泄不满情绪,表达对某些人或事的失望,也更希望自己的「核心情绪」被看见。

我有个朋友米粒,她最近工作不顺心。那天她就打电话跟我吐槽:「我那个领导太过分了,同事也给我穿小鞋,我真的烦死了」。

我也挺心疼她,跟她一起宣泄,但她刚说一会就停下了,「我是不是负能量太多了?我这么说你会烦吗?哎呀,不说她了,越说越烦!」

她自己把自己的情绪打断了,我也就没再继续追问。

结果没几天,她又开始找我絮絮叨叨,反复说一件事,没有一次把情绪宣泄干净……

其实,这些「过不去的坎」背后都隐藏着未被看见的核心情绪。

否定忽视了核心情绪,再宣泄也无济于事。米粒表面的愤怒和哀怨,核心是领导的PUA,让她的自我价值得不到肯定,没有空间施展个人能力。

找到核心情绪,看到情绪背后我们未被满足的需要,才能更好地抱怨,更恰当表达自我。

02正确抱怨让你远离内耗

你有没有发现,当你憋了一肚子的怨气时,在吐露的那一刻仿佛获得新生。

然后抱怨完,摇摇头:「这点屁事,好像说出来也就这样。」

但偏偏我们被一些所谓鸡汤熏陶:

越抱怨越不幸。

抱怨使人变丑。

没人会跟爱抱怨的人相处……

这些无形的枷锁让很多人不敢抱怨。

而强忍着的结果就是让自身陷入敌对状态,这种攻击性带来的伤害远大于抱怨本身。

最终情绪弹簧崩溃了,我们要么是和对方大吵一架,损害感情,要么就自我攻击,陷入抑郁。

正确的做法其实很简单,学会恰当抱怨,才能宣泄压力、远离内耗。

03 抱怨的正确打开姿势

人们常有这样的误解:一个人如果快乐更多,烦恼更少,就是心理健康。

事实上,逼着自己快乐才是一种错误选择。

学会抱怨也是本事,越抱怨越痛苦,可能是你打开的姿势不对。

1.包容接纳情绪

每个人都是有情绪的,从心理学角度去看:

一个人对待自己的态度满是批判,还是包容接纳?这才是衡量一个人情绪健康与否的关键。

可以尝试找一个合适的时间、场合发泄情绪,接纳负面情绪的存在,规定自己就在这十几分钟,要恰当完整地把情绪吐露出来,不要保留,也不要带有负罪感。

2.改变自我认知

作家三毛曾说:「偶尔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,也无不可。但习惯性抱怨而不谋求改变,便不是聪明的人了。」

常常消极抱怨的人,会让负能量无限放大,更容易伤人伤己。

当我们抱怨时对事不对人,原谅别人也放过自己,学会换种角度看问题,当你学会放下,才能重新出发。

3.学会直面问题

有些人跟伴侣抱怨工作难,最后丈夫帮妻子把工作做完了;孩子抱怨家务太累,奶奶心疼地抢过孙子手里的抹布……

这些抱怨的背后是为了逃避困难,推卸责任。

恰当地抱怨不仅仅是宣泄情绪,而应是拂去心中阴霾后,能正确认清现状,直面问题,找寻解决之道。

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:「一个人一直活得情绪稳定,其实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。」

学会正确抱怨,抱怨之旅不是路障,而是助你成长的桥梁。

END
关于我们
唯学心理,北京唯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心理服务机构,主要为大众科普心理学知识、提供应用心理学各个方向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心理咨询服务,致力于培养更多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人才,提升国民的心理健康水平。

联系电话:400-004-0116

联系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远洋国际中心C座18层

京ICP备14024353号-2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0859号